沂源牛郎織女的傳說【山東特產】【淄博特產】

 小吃大全   2022-11-06 15:36   331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沂源牛郎織女的傳說【山東特產】【淄博特產】

沂源牛郎織女的傳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牛郎織女的傳說始于《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也。”據有關專家考證,《詩經》中周王朝的“大東”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橫跨今山東臨淄、曲阜一帶,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縣正介于臨淄和曲阜之間,在地理位置上是“大東”的核心地區。今天的沂源縣燕崖鄉大賢山上的織女洞及與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廟,是一處與牛郎織女傳說故事最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時間可追溯到中國的唐代,是目前國內唯一一處以牛郎織女傳說為題材的古建筑遺址,在國內同類資源中具有壟斷性。牛郎織女”的故事傳遍天下,家喻戶曉。出在哪里,卻幾乎無人知道。經過專家學者多方面考證,發現“牛郎織女”故事原來出在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

首先,當地有實景。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擁有中國內唯一一處傳說與實地實景相對應并存有古建筑遺址的珍稀景觀—建于唐代的織女洞和牛郎廟。二者隔沂河東西相對,一河兩岸的山水格局,與天上“牽牛星-銀河-織女星”遙相呼應,有著驚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獨特景觀。牛郎廟原先是一幢兩層0式建筑,后經多次重修,始具規模,建有三間正殿,青磚綠瓦,彩繪斗拱,建筑宏偉。廟內大殿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臥金牛塑像一尊。院內古柏參天,清幽別致。其中,“沂河”更是與“銀河”絕妙諧音。

其次,居住有其人。牛郎廟旁邊的村叫牛郎官莊,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孫”,與牛郎(孫守義)剛好同姓,這個村子明朝年間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歷代傳承牛郎織女故事,至今沿襲著養蠶、織布、取雙七水等習俗。

第三,文獻有記載。最早在西周的詩經小雅?大東篇就有:“跂(qi)彼織女”、“睆(huan)彼牽牛”的記載,據考察大東的位置是泰山以東,臨淄、曲阜一帶,而大東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

第四,石碑有見證。沂源縣燕崖鄉整個大賢山上的石碑非常的多,只是因為先前被破壞過,現存完好的為數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內容,都與牛郎織女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其中有一塊石碑,它對牛郎織女的記載是美且清晰的,這塊石碑是嘉慶20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兩首詩叫登織女臺,作者是王松亭,詩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非常形象的描寫了在天成象、與地成形的意境。還有一塊石碑“織女洞重樓記”是明萬歷七年(1579)所立。碑文記載說:“志云-過谷,聞洞內札札機聲,以故織女名”,講得就是織女的來歷,意思是說在唐代時有人從此經過,聽到洞內有札札的機杼聲,以為織女在織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織女仙洞,碑文的第二句——“對岸并起牛宮,于是乎在天成象者,于地成形矣……”。

再者,據考證,牛郎織女景區內還有織女泉、織女臺(天孫臺)以及罕見的葉籽銀杏、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質奇觀,都與牛郎織女傳說有關,具有濃重的文化色彩。葉籽銀杏,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見的。葉籽銀杏所結的果實是長在葉片上的。奇怪的是并不是這棵樹上的所有果實都是長在葉片上的,只有這個枝干上結的果實是葉籽銀杏,就是織女洞附近無生殿上方彎的很漂亮的一枝,這些果實約占這棵樹的20%,而這枝正好是沖著織女洞的方向,也許這是老樹為牛郎織女的愛情做的一個見證吧。

牛郎織女景區內大賢山海拔532米,森林覆蓋率96%,懸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態環境優良。大賢山下沂河如帶,“地上銀河”水景長3公里,形成了50多萬平方米的水面。由于,各種自然資源與人文脈絡高度和諧統一,山東沂源被專家稱為“牛郎織女故鄉、中國愛情文化源地”。

本文地址:http://www.cygushi.com/19268.html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網絡,由 特產大全 小編整理。版權歸 原作者 所有,文章內容系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小吃培訓網 對觀點贊同或支持。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相關文章  關鍵詞: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