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爐餅-拖爐餅【江蘇特產】【無錫特產】

 小吃大全   2023-08-29 15:16   57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提爐餅-江陰拖爐餅【江蘇特產】【無錫特產

拖爐餅,原名提爐餅,因其是用提爐煎烘而熟的,故得此名。后因用提爐煎烘的工藝比較麻煩,產量亦少,故改為用平底鍋翻煎,其名因此亦改為拖爐餅。拖爐餅是江陰歷史上的一道名點,相傳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拖爐餅,重用油酥,食糖,以薺菜,赤豆沙,棗仁,核桃仁,豬板油丁等入餡。制成后,兩面發黃,香氣撲鼻,咸甜相融,清香鮮美,深具江陰的地方特色。

江陰拖爐餅的基本介紹

拖爐餅最初流行于塘橋及周圍地區,逐漸輻射到楊舍、塘市、福山、港口、大義、顧山等地,是楊舍、塘橋兩地,現流行于常熟市大義、福山,張家港市楊舍、塘橋、港口,江陰市北漍、長涇、祝塘一帶。

營養價值

面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

產品特點

香氣襲人、酥而不焦、油而不膩、香甜可口。

歷史民俗

清朝同治三年春天(1864年),李鴻章的淮軍配合“戈登洋槍隊”攻打楊舍堡城的太平軍。駐在楊舍的太平軍護王陳坤書得訊后,就組織楊舍、華墅、塘市、塘橋等地方師帥部隊,在長涇河周圍布下包圍圈,準備迎敵。

楊舍老百姓聽到太平軍要打洋鬼子,大家非常興奮。戰事緊迫,太平軍出征路上要吃飯,大家就想要做點干糧,讓戰士們吃飽肚皮好殺洋鬼子。

楊舍城里有個糕餅師傅叫陳阿二,他想出做素心餡的面餅既方便又上口,于是,家家獻面粉,人人到地里挑薺菜。陳阿二約了幾個糕餅師傅便動手做起來,和面、掐坯、搟皮、包餡、攤平,然后下鍋,鍋下火旺,鍋里油熱,餅不消片刻就煎熟了。師傅們連夜做了好多餅,送到太平軍營房里。第二天一早,部隊開拔上前線,楊舍城百姓夾道相送。陳阿二想,還剩下不少面坯、餅餡,何不現做現吃?陳阿二想好了,馬上動手把做好的生餅、煎餅的爐子、素油、硬柴,一起裝到一輛拖車上。楊舍街上人頭攢動。有人眼睛尖:“哈,陳師傅好主意,把煎餅爐子也拖來啦!”

街面上飄散一陣陣油香、餅香。陳阿二忙得不亦樂乎,忙不迭地把剛出爐的噴香的餡餅塞到經過的太平軍戰士手里。部隊出城了,走遠了,餅香還沒有散盡。有好事的問了:“阿二師傅,你做的這個餅,叫啥餅啊?又方便又好吃,總該取個名字吧?”陳阿二抹了一把汗,撓了撓腦袋,憨厚地笑了:“這個,這個嘛?”他敲敲鍋子,又拍拍爐子,拍拍拖車,忽然脫口而出:“就叫——拖爐餅吧!”

江陰拖爐餅的制作方法

原料工具

1.精白面粉、香油、白糖。

2.薺菜、豬油(俗稱板油)、芝麻。

3.搟面杖、砧板。

4.兩只鐵爐子,一只平底爐、一只尖頂錐形爐。

工藝流程

1.用面粉和水并滴入適量香油攪拌揉捏和勻備用。

2.用適量豬油、白糖、薺菜(剁碎)拌勻為餡。

3.將包餡的面團搟成圓餅狀(也有長圓形),外粘芝麻備用。

4.將兩只爐子預熱至適當溫度(全憑老師傅經驗)后,將圓餅依次排在平底爐上,然后將預熱的錐形爐蓋在平底爐上,以頂爐、底爐的熱量將餅烤熟。

5.烤熟后將頂爐拖(移)開(故稱拖爐餅),便制成了。

本文地址:http://www.cygushi.com/27510.html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網絡,由 特產大全 小編整理。版權歸 原作者 所有,文章內容系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小吃培訓網 對觀點贊同或支持。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相關文章  關鍵詞: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