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翠竹茶【江蘇特產】【無錫特產】
太湖翠竹茶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太湖翠竹茶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太湖翠竹主要產地在無錫市八士鎮山林茶果場、雪浪鎮向陽林場、藕塘鎮七一林場、張涇茶林場、茶橋東郊林場和無錫胡埭劉糖茶場。上述茶林場環境優雅,山脈秀麗,具有生態優勢。太湖翠竹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創作的名茶,最早是手工制作,1994年引進多功能茶機機械加工。
太湖翠竹品質特征:萬型風格獨特,扁似竹葉,色澤翠綠油潤。內質滋味鮮醇,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該茶外形扁似竹葉,色澤翠綠油潤,內質滋味鮮醇,香氣清高持久, 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整,風格獨特,沖泡在杯中,嫩綠的茶芽徐徐伸展,形如竹葉,婷婷玉立,似群山竹林 。
價值榮譽
太湖翠竹茶作為茶葉商品中一朵廳葩,在眾多的名茶中脫穎而出。該茶在2002年江蘇省第十屆“陸羽杯”評比中 ,蟬聯八屆第一名,全國“中國杯”評比中榮登榜首,第二屆國際名茶評比中蟬聯二屆金獎,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 二次被認定為全國名牌產品,是繼“惠山泥人、無錫面筋”后的又一大無錫特色。
太湖翠竹茶的基本介紹
太湖翠竹主要產地在無錫市八士鎮山林茶果場、雪浪鎮向陽林場、藕塘鎮七一林場、張涇茶林場、茶橋東郊林場和無錫胡埭劉糖茶場。該地區位于著名的斗山地區,相傳是倡導 “天人協和,萬物共榮”的舜帝躬耕發祥地,也是18世紀清康熙年間 “禁漁禁獵,禁止開山”的古代生態保護地。這里,斗山雄峙,綿亙數里,氣候濕潤,環境幽靜,遠離市鎮,是江蘇省自然生態保護區,是盛產茶葉的好地方,是名茶“太湖翠竹”的發源地,具有生態優勢。
產品特點
萬型風格獨特,扁似竹葉,色澤翠綠油潤。內質滋味鮮醇,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該茶外形扁似竹葉,色澤翠綠油潤,內質滋味鮮醇,香氣清高持久, 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整,風格獨特,沖泡在杯中,嫩綠的茶芽徐徐伸展,形如竹葉,婷婷玉立,似群山竹林。
歷史民俗
太湖翠竹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創作的名茶,最早是手工制作,1994年引進多功能茶機機械加工。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無錫斗山地區的茶葉種植面積2009年達到233.42平方公里。隨著 “太湖翠竹”茶葉的產業化發展,斗山地區17家茶場成立了 “錫北鎮茶業協會”和“茶葉研究所”,按照 “太湖翠竹”茶葉的質量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規范 “太湖翠竹”茶葉生產和質量監測,使茶葉產量、質量逐年提高。
清明前后“太湖翠竹”的市場銷售價由原來的每500克600-800元,提升到每500克 1000-1500元,且供不應求,當地茶農的經濟收入也迅速提高。到2009年全鎮每年產茶300多噸,收益達到5000萬元。每畝茶園的收入由原來的1000元增加到7000元左右,并且為當地安置了大批剩余勞力。
發展 “斗山太湖翠竹”品牌茶葉,成為斗山地區茶農的致富之路和錫北鎮的一大特色產業。2003年開始,當地政府牽頭,茶場搭臺、群眾參與,連續五年舉辦春季 “無錫斗山太湖翠竹茶葉節”,有力地提升了 “斗山太湖翠竹”茶葉的品牌知名度,遠銷日本、西歐、東南亞等國家和港澳地區,成為錫山高端農業產業的代表。
到2011年,斗山地區茶園面積3500多畝,是無錫地產名茶太湖翠竹的主產地。經過努力,當地所有茶園均通過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并被國家和省有關部門評為“綠色食品”。
制作方法
用一芽一葉初展的嫩芽為原料,再經過攤放、萎凋、殺青、整形、烘干和輝炒、提香等工藝流程,每炒制500克成品需要3萬余個嫩芽。研制出來的產品原定名為 “斗山青峰”、“梁溪浪尖”,1989年最終定名為 “太湖翠竹”。
太湖翠竹茶的獲獎榮譽
太湖翠竹茶作為茶葉商品中一朵奇葩,在眾多的名茶中脫穎而出。
該茶在2002年江蘇省第十屆“陸羽杯”評比中 ,蟬聯八屆第一名
“中國杯”評比中榮登榜首
第二屆國際名茶評比中蟬聯二屆金獎
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二次被認定為“全國名牌產品”,是繼“惠山泥人、無錫面筋”后的又一大無錫特色。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網絡,由 特產大全 小編整理。版權歸 原作者 所有,文章內容系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小吃培訓網 對觀點贊同或支持。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